学习是什么? 我该怎么学?
这几天看的李笑来的方法论, 可以总结为以下概念:
学习是什么
学习的本质是花时间 - 怎么花更多有效的时间?
利用好既有时间(充分计划) - 主动的去分配自己的行为, 警惕成为被动人格, 如果所有行为来自刺激, 只会让你充满无力感。应激的生活状态是原始的, 野蛮的, 随机的, 对应的未来也是混沌的计划分两种:
- 每日计划, 规定了你每天该做的
- 项目计划(全面完整清单): 项目上所要的每一个细节
将所有可能要做的内容计入待办, 小心脆弱的完美主义(能力不足者的轻重不分)
- 提升注意力(提升效率) - (1)物理上清空干扰 (2)精神上养成洁癖 (利用觉知, 以及全面且完整清单) 清空的动作要决绝, 要彻底, 要义无反顾, 要狠 只有够狠才能突破重围, 看见光明。而不是越陷越深。
- 创造新时间块(时间扩容) - 利用清晨
学习的灵魂是思考
知识系统的底层来自于一个个清晰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明确的关联
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通常可以如下思考:
- What: 他的清晰的概念是什么? 它和现有的概念有什么关联?
- Why: 为什么需要这个概念, 解决了什么问题呢?
- Where: 这个知识点可以用在哪里? 还有哪些值得开发的应用场景?
- How: 怎么去应用它, 怎么去实现它?
在面对一个难点的时候:
- 这个地方到底难在哪里?
- 会的人为什么会?
- 我可以做哪些拆分? 让其变成可以被逐个攻克的小问题。
- 刻意思考: 我需要做哪些刻意练习?
学习的必要条件是计划
随机的人生让人沮丧, 这将没有方向感, 掌控感。
这不是说我不能不去娱乐, 而是指,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自己掌握主动.
这需要自己避免进入应激的的状态, 相对的需要变成可控的一种状态.
对每天的安排做出充分的安排.
对要做的每一件事也做出充分的拆分 (比如新电脑需要配置软件, 应该先列明需要哪些软件, 做哪些配置, 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去做, 有明确方向的去做将会更加高效, 可衡量)
生活中难免会有其他事情会让你去做出应激的反应:
比如电脑坏了, 你就得先去修电脑.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, 需要尽量务实高效的度过, 避免陷入能力不足者的完美主义, 记住让自己可控 (装系统, 装软件也先计划要装什么软件, 什么系统, 先充分计划, 再执行, 有个衡量完成度的标准)
其他不必要的应激, 看情况计入待办系统
学习的关键手段是重复
第一种重复的好手段是:
尽快的开始整理归纳总结
不仅仅是知识的再记忆, 还有知识拆分, 通过理解, 再次整合。这种拆开重新组装的方式非常有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。
第二种重复的手段是刻意练习:
没有在刻意练习的时间就是“混日子”
具体做哪些刻意练习需要你去“刻意思考”
千万不要低估需要重复的次数,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 所以请给足时间的预算。如果没有预算, 干脆不要开始。
怎么学
认清现实
开始的时候注定笨拙
这是真理,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清这个事实, 接受这个事实, 理解这个事实, 然后逐步地攻克这个事实
- 拆解它, 然后放慢速度, 加上不断地重复。
- 重复的过程必然充满挫折, 去思考这些挫折, 观察哪里可以改进, 进一步的去进行练习
- 重复的目标是内化, 内化就是真正为己所用, 只有内化, 你才能真正享受到学成的快乐。(内化其实是个物理过程, 就是形成大脑皮层的新的沟回, 健身健脑是一回事)
焦虑的本质是时间预算不够
很多人竟然认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学会?
学习的过程充斥着漫长的重复, 如果想耐心的学完, 就需要理解这种漫长, 接受这个物理内化的过程。
给足时间和精力的预算,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。尽早度过这个过程。
策略
获取最少必要知识后, 立马开始“使用”
学习只是手段, 用才是目的。真正的价值也只在使用和创造中才能产生。做一个坚定的务实主义者, 避免陷入学习的陷阱 (为了学习而学)
在用的过程中遭受挫折, 然后思考挫折, 然后进一步的去改进
最终在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。
实践
全面完整清单
在做一个项目或者学习一个技能前, 详细列举可能得细节, 可能遇到的问题。
- 拆解的越细致, 方向就越清晰, 执行性也会大大提高
- 利用清单指导具体的行为, 而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方向, 这叫做行为具体化
- 提防注意力漂移
- 作为一个事情完成度的标准
先完整的读完
如果一上来就事无巨细的去深究原理, 那么你大可能从一开始就积累大量的挫折, 从而更容易放弃
所以一开始目的并不是事无巨细的深入思考, 更多应该是理解基础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, 这样战术上的调整是为了避免从一开始就积累过多的挫败感。
相反, 一开始读完并存活才是我们的目的。
尽快开始整理归纳总结
这是重复的重要手段, 对于刚刚存活下来的我们, 及时清扫战场, 理清战利品, 有利于高效的吸收和内化。
用才是目的 (以用代练) X 查漏补缺-更深刻的归纳总结
在掌握的必要最少知识后, 相比继续死磕教材, 看一本又一本的书, 陷入学习的死循环, 我们要及时的进入: 用的状态
学习只是手段, 用才是目的。
遇到困难就充分拆分, 然后放慢速度继续前行, 意识到这个过程就是要花时间。
同时利用”用”的过程, 反复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, 进行整理归纳总结。最终实现知识内化的目的。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