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学习的周期

学习之前

大前提

觉知一定要在线, 人需要保持警醒的状态

我必须保持觉知在线的状态, 要意识到自己自己在做什么, 对于偏离主观意向的行为要格外的敏感, 这是一个自发的警觉机制. 保持理性和觉知. 而非仅仅依赖于直觉。

心理建设 - 认清现实

现实是什么

  1. 学习的开始注定笨拙

  2. 笨拙就是现实

    解决方案是: 拆分, 放慢速度

学习的本质是花时间

  1. 这个时间注定漫长, 一定要给足预算。

  2. 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 “之前根本就没准备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” - 时间和精力超出了预算。

    不要做超出预算的任何事情

  3. 时间, 必须是投入注意力的时间, 也是刻意练习的时间

    没有在刻意练习的时间就是 “混日子”

学习的灵魂是思考

学习一个新的概念: What ? Why? How?

  • 是什么?
  • 为什么是它 - 它有什么用?
  • 怎么使用它 - 他有哪些应用场景?

遇到难点了

  • 难在哪里 - 拆分的不够细还是太多前置引用
  • 那些擅长的人为什么擅长

刻意思考

  • 我应该做哪些刻意练习?

学习的关键 - 哪儿哪儿都需要大量的重复

  1. 你竟然以为自己一下就能学会?

  2. 重复是学习的必要手段:

    学要学很多遍, 练要练很多遍, 用要用很多遍

  3. 重复的重要手段是:

    整理归纳总结,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

  4. 只有不断地重复才能将知识内化

出发点和动机

一种是单纯的兴趣, 另一种则是来源于压力, 最后一种是合理的自我引导

兴趣和压力不言自明, 我们来说说自我引导

当学习索然无味, 压力又没有太大的时候, 自我引导的意义尤其重要:

  1. 明确意义, 值得你主动引导的事物必然有其明确的意义, 搞清楚这些事务可以给你带来什么?
  2. 明确步骤和行为, 利用全面完整清单, 这样子可以具体到具体的行为。更明确的执行。
  3. 用思考引导兴趣。自发主动地去思考这个概念的意义是什么? 对于这个学科有什么意义? 对于以后的实际应用有什么意义?
    • 他是什么 - what?
    • 为什么需要他 - for what / why?
    • 怎么用 - how?
    • 怎么实现 - another how?

总而言之:

知道意义, 明确行为, 用思考让自己进入状态。

学习本身

寻得最少必要知识, 然后“用”!

学习只是手段。 “用”才是真正的目的。

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, 立马开始用! 不要陷入学习的陷阱。

用是最好的练习手段

最少必要知识其实是一个灵活的 “相对概念”: 同样知识体系下, 不同的项目所对应的最少必要知识其实可能是不一样的

这其实是一个”用学相长“的过程:

  • 你没法在一开始就牢牢掌握所有相关知识
  • 一味的追求细节只会更快的积累挫败感, 更容易放弃
  • 更加可能得情况是:
    • 先囫囵吞枣的学完, 然后尽快开始“整理归纳总结”
    • 然后直接开始用起来, 时刻思考你可以把这个知识用在哪里, 然后在学习中验证知识, 进一步的重复, 进一步的归纳总结。
    • 利用多轮重复, 来完善巩固知识系统, 而整理归纳总结是非常好的重复的手段~

的最初阶段你要认清一个现实:

开始注定笨拙

这就好比一个人刚刚开始学习走路, 你要给足时间预算, 不要焦虑, 你清醒的知道这个过程需要很多很多的重复, 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持续去做。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。

全面且完整的清单

在做一个项目或者学习一个技能前, 详细列举可能得细节, 可能遇到的问题。

  1. 拆解的越细致, 方向就越清晰, 执行性也会大大提高
  2. 利用清单提防注意力漂移
  3. 利用清单指导具体的行为, 而不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方向, 这叫做行为具体化
  4. 作为一个事情完成度的标准

可能遇到的困难

过多的前置引用

阅读的颗粒度需要自己调节: 一上来太认真容易积累挫败, 而过度的走马观花也会让无法理解, 甚至错误的理解。

  1. 硬着头皮也要读完 - 读不懂也要读, 然后重复很多遍 (往往适合第一遍)
  2. 到了第二遍第三遍就要施展 “只字不差的阅读” 技能了
  3. 加深记忆和理解 - 做笔记
  4. 尽快开始整理归纳总结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