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突然的沉迷和娱乐至死

  1. 首先, 我确信宏观调控对整体的优化大于细枝末节。

    目前遇到了两类事情影响宏观调控计划的正常执行

    1. 突然对某件事情的沉迷, 忘乎大局。
    2. 娱乐活动的纸醉金迷, 麻木了当下的自己。

    突发的”沉迷” - 强化”间隙”

    经常有些事情会让我理智下线, 并陷入相对短期或长期的沉迷。从这个事情上来说我几乎没有进步。小到日常的一个念头, 一个迷人的标题, 一个让人饶有兴趣的短视频。大到前几天的对于surge解析, ssl pinning的研究。都让我短暂的理智下线。

    或许下面的方式可以让自己相对理智

    1. 强化对宏观调整价值的认同
      1. 宏观思维把握了长期甚至人生的大方向, 他不受到任一片面的问题的局限。它站在高处, 独立于每一个正在执行的事务。
      2. 宏观的决策依赖于大脑的理性, 一旦理性被攻占, 宏观思维就不存在, 整个大脑都会沦陷。需要将每一个事情设法由宏观思维接管, 并且要提防任一事务贪婪的反噬。
      3. 这些事务充分调用了生理优势(贪婪), 对大脑实行了反扑。大脑需要谨慎提防每一次贪婪或者欲望的反扑, 将宏观思维调整到最高级别。让一切的贪婪受到管控, 并且限制在指定的框架之下。
      4. 保持平和的内心和头脑, 过于情绪化的思绪会让大脑更容易被攻陷 - 喜悦, 悲伤, 焦虑都会趋于平缓。
      5. 给思想和行动留下空隙, 利用空隙对行为进行评估。可以利用GTD工具进行辅助
    2. 强化做事的模式
      1. 利用思想和行动的空隙。避免无思考的忘乎所以。这样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带着走。
      2. 对注意力的驱使加以判断(中间件)。判断是不是必须要立刻马上做, 或者计入待办。
      3. 很多注意力的驱使真的只是人的好奇, 或者欲望, 其实没有必要立即开始。
      4. 意识 -> 设置缓冲 -> 计入待办 -> 继续原来的事情。
      5. 缓冲的过程其实就是评估的过程, 简单快速的评估预计耗时, 难易程度, 优先等级。
      6.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思维没有沦陷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心态。利用好缓冲, 告诉自己: 这件事情其实并不一定需要立马开始。计入待办即可。
      7. 保持对注意力漂移的敏锐和警惕。
      8. 自己做好自己的指挥, 司令。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话, 人生就会散漫, 随机。一定要做好缓冲和评估。

    娱乐至死 - 去娱乐化

    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思考过度的娱乐导致的注意力稀碎, 今天发现早就有书对此有了系统的阐述 - 1985 - 《娱乐至死》(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)- 尼尔·波兹曼(Neil Postman)

    这两年, 我戒了短视频自媒体, 却没有戒掉电视

    电视其实是更早期版本的短视频自媒体, 相对于传统媒介: 是一种高度视觉化和情感化的媒体,它更侧重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而不是传递深刻的知识或思想。

    通过这种娱乐媒体, 信息变得碎片化, 人类的理性和深入思考逐渐被边缘化。

    他们, 以及广告商都在想方设法的蚕食人群的注意力 (注意力经济), 这种内容的特点是:

    1. 精心设计(人类的大脑倾向于寻求即时满足和感官刺激,这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系统被设计来对短期奖励作出快速反应)
    2. 碎片化, 情绪化, 富有视觉设计, 丰富的感官刺激
      1. 碎片化不利于深刻思考, 但是在概念普及上却有裨益
      2. 正是因为他的碎片化, 体量小, 并且被包装的富有刺激性。所以他的传播性远比深刻的体系的知识传播更广。
      3. 这样的知识特性更适合简单了解, 而不适合深刻学习。当我想快速了解的时候, 我可以选择碎片化信息, 而当我深刻学习的时候则不适合。
    3. 注意力的消费化, 最终形成商业巨头的广告收入或者市场份额
    4. 对心理层面和专注力破坏性强。他会轻易的融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专注力, 也就是“那股势头”。而要重新聚起来可就难了。

    摒弃注意力陷阱

    娱乐性强的东西 - 电视, 社交媒体, 短视频会强行分割你的注意力, 直接影响你的心理凝聚力和专注度。心理会变得懒散, 专注度变得难以聚集。

    摒弃娱乐活动, 守住注意力, 追求卓越, 把注意力放在有意义的地方, 才能专注并成长。(效仿科比)

    参与创作性活动

    从娱乐消费者转化成内容创作者,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度。

    生活的简单化

    1. 保持低的物质欲, 少关注电商, 自媒体。
    2. 保持低的即时欲望, 将注意力从短期的满足放到长期的个人成长上面。保持长期的专注。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